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基辛格逝世 基辛格官网悼文11处提到中国

日期:2023年11月30日 20:04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基辛格是美国政界的传奇人物,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曾被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他也为中美建交作出重要贡献,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美国《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29日均发表长文回顾了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美媒指出,作为美国二战后“最具权势的国务卿”,基辛格任内取得了包括让美国摆脱越南战争、推动中美建交、对苏联实行“缓和”政策等一系列外交成就,几乎“重塑”了世界格局。

法新社也指出,基辛格在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成就“无人能及”,他推动美中关系走上新的道路,“塑造了战后美国的历史”。

基辛格去世后,基辛格个人网站发文进行悼念,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文章称,基辛格领导美国应对了一系列复杂的外交挑战,参与制定了美国一些最重要的政策。这篇文章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多达11处。

多名美国政要也表示哀悼,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表示,随着基辛格的离去,“美国失去了外交事务上最可靠且最具特色的声音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表示,基辛格对美国外交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一位毕生为美国服务的政治家,他的贡献应该被铭记。”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则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对基辛格去世感到“震惊和悲痛”。他写道:“我向南希(基辛格夫人)和她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这对我们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历史将铭记这位百岁老人为中美关系作出的贡献,他将作为最珍贵的老朋友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从学术界走向政界

基辛格1923年出生于德国菲尔特,是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陆军服役了三年,并在1945年被授予铜星勋章。战后,基辛格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先后取得该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进入美国政坛之前,基辛格已经在学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华盛顿邮报》提到,1957年,基辛格撰写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出版,首次提出“有限战争”理论,使得他在美国学术界和外交政策研究圈中“一炮而红”。

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曾在共和党人、时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竞选团队中担任顾问。但洛克菲勒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赢得大选后,却主动向基辛格伸出橄榄枝,任命他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基辛格于1971年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自1973年至1977年,基辛格一直担任美国国务卿,直到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的任期结束。他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谈判中的主要人物,于1973年1月在法国巴黎完成谈判。

福特在1977年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称赞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但基辛格奉行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也为他引来争议。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很少有外交官会像基辛格一样时而受到称赞,时而又遭到抨击。英国《卫报》也评价称,基辛格是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中最杰出,却又是争议最多的政治人物之一。

《时代》周刊称,在离开美国政府后,基辛格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建议。但他依然在美国社会和外交领域活跃,撰写关于热点问题的文章。2020年11月,基辛格还曾警告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敦促他努力恢复美中两国关系。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推动中美建交,是基辛格在美国政府任职期间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1971年,基辛格作为总统特使秘密访问中国,恢复了中断20余年的中美两国政府交往。由于访问全程保密,基辛格当时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悄悄转道北京。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时刻。

《华盛顿邮报》称,这可能是基辛格“最伟大的成就”,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更是为台海问题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指出,基辛格对中国历史性的访问是一个大胆的决策,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远见的决定。“在那次访问之前,没有一位美国领导人敢于与中国接触。那次访问结束后,没有哪一个美国领导人敢质疑此举是否明智。”

法新社也发文称,基辛格在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方面“无人能及”,他推动美中关系走上新的道路,“塑造了战后美国的历史”。

多年来,已经离开美国政府的基辛格依然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他曾表示,自第一次访华后,他已有10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2011年,基辛格还出版《论中国》一书,试图从历史角度理解中国。

新华社2022年曾发布评论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看起来很朴素的头衔却特别沉甸甸,因为中国只会把这个充满感情的头衔授予极少数对中外关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是其中之一。

2022年,在基辛格99岁生日之际,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视频致辞,高度评价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今年10月24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行年度颁奖晚宴,向基辛格颁奖,表彰他为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

基辛格当时在获奖致辞中表示,“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基辛格呼吁美中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依然参与国际事务”

尽管基辛格早已远离美国的权力中心,但他始终关注美国的外交和政治事务,尤其关心中美关系等重要问题。美联社称,即使是在最后的几个月,基辛格依然在参与全球事务。

今年5月,基辛格在百岁生日前夕接受了多家外媒采访,表达了对中美紧张关系的担忧。在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登的采访文章中,基辛格认为,中美双方应该将“冷静外交”视为唯一防止毁灭性冲突的方法,尝试用更谨慎的言辞来缓解台海紧张局势。

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他表示,美中两国都有能力影响世界,美中保持稳定关系,事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福祉。无论如何困难,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试图孤立或隔绝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一个中国是美国在《上海公报》中作出的严肃承诺,相信不会被动摇或背弃。

基辛格当时还表示,他虽然不再担任公职,但关心美中关系,支持近期双方致力于改善关系的努力。

对于基辛格去世,多名美国政要表示哀悼。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表示,随着基辛格的离去,“美国失去了外交事务上最可靠且最具特色的声音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表示,基辛格对美国外交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一位毕生为美国服务的政治家,他的贡献应该被铭记。”

基辛格个人网站也发文进行悼念,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文章称,基辛格领导美国应对了一系列复杂的外交挑战,参与制定了美国最重要、甚至具有争议的政策。这篇文章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多达11处。

“他在中国向西方世界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冷战期间缓和西方与苏联关系的主要声音,这反映了他将力量平衡作为全球秩序信条的信念。”悼文指出。

基辛格说,“美国、苏联和中国之间的‘三角关系’本身就是对他们各自施加压力的一种形式,我们小心翼翼地进行周旋,这样我们就能尽量比他们彼此更接近”。

悼文将基辛格称为“一名持久和平、稳定、繁荣和全球秩序时代的‘建筑师’”,称他对从美国到欧洲和中国的几代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对基辛格去世表示“震惊和悲痛”。他写道:“我向南希(基辛格夫人)和她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这对我们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历史将铭记这位百岁老人为中美关系作出的贡献,他将作为最珍贵的老朋友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1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先后百余次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铭记基辛格博士对中美关系投入的真挚感情和作出的重要贡献。

汪文斌强调,基辛格博士生前高度重视中美关系,认为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中美双方要继承和发扬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眼光、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按照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104771c8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基辛格逝世 基辛格官网悼文11处提到中国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87) 热点(2567) 新闻(12818) 国际(5019) 娱乐(4210)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79) 音乐(2082) 民生(3477) 行业(223) 财经(1489) 股票(34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2)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3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71)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634) 观点(997) 房产(1044) 汽车(25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9) 展会(4) 数码(203) 足球(219) 体育(969) 教育(1327) 高校(1570) 法制(2053) 军事(549) 游戏(236) 美女(17621)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2)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81)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140)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