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2014年文化产业持续高增长 影视业并购案6天一起

日期:2014年12月24日 11:17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前言:2014年的中国文化产业,可谓上有政策阳光雨露,下有资本市场鼎力扶持,日子过得那是一个“爽”字了得。

平均每6天就会在行业内发生一起影视类产业并购案,1600亿元资本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文化产业。再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佬进场搅局,让一向被视为“小圈子”的影视传媒圈在资本的高烧下“痛并快乐着”。更为关键的是,在政策、资本、市场三重合力的共同推动下,国内文化产业正从一味地模仿国外影视剧模本,开始加入属于华夏民族自有的文化元素。

我们深信,在文化产业中注入国内目前发展最快的互联网思维,利用国人几乎人手一机的移动互联网,中国文化产业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模式,从而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书写中国文化产业的新篇章。

行业持续高增长

61家上市公司仅一家亏损

近年来,文化产业利好不断,特别是新一届政府关于文化领域的重大利好政策频频颁布,这让市场坚信,文化产业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今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获得通过;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具体政策方面,多部委今年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8月19日,文化部、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税方面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8月25日,文化部与北京市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基地重点文化企业享受资金等扶持政策,并放宽适用条件限制。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文化传媒公司2014年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可以说,文化产业引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别是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与年轻人消费特性紧密相关的电影、游戏、动漫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公司业绩增幅位居前列,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按申银万国标准细分的传媒行业61家上市公司中,仅*ST传媒一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其余均实现盈利;75%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天舟文化、当代东方、东方财富、东方明珠、吉视传媒、掌趣科技等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0%以上。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已公布2014年业绩预告的文化传媒企业有17家,仅*ST传媒预亏,其余企业均预增。文化传媒板块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以最具代表性和眼球效应的电影产业为例,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27.51%。今年内地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19.49亿元,超出了去年全年217.69亿元的票房收入。新增银幕4225块,同比增长9.8%,总银幕数已达22420块,相比去年同期数据,增幅达31.88%。

艺恩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达284.7亿元。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全国票房收入有望超过290亿元,同比增幅超30%无悬念。

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当前,我国居民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我国居民平均文化消费仅占家庭消费的7%左右,相比美国或西欧地区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传媒行业的发展潜力将逐步释放出来,传媒公司有望继续享受政策红利。

影视并购持续火爆

平均6天发生一起并购案

“现在投资电影就像十几年前投资房地产。”这句出自今年贺岁档影片《微爱之渐入佳境》的台词,确实反映了当下资本市场影视投资的火爆。

去年,游戏公司成了资本市场并购的香饽饽,今年的焦点无疑是影视公司。从年初的一拥而上,到年中达到高潮高潮,临近年终,还不消停,一波接着一波,令人眼花缭乱。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国内公司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包括影视、游戏、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子行业,涉及资本约1605亿元。这意味着,几乎每隔一天就发生一起文化传媒公司并购。按月度来看,8月份、12月份并购尤为活跃,月度并购案分别达到22起、19起。

分子行业而言,以影视、游戏、广告、出版类并购为主,分别为61起、40起、46起、11起。其中,影视类并购更是占据36%,平均每六天即发生一起影视公司并购。而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事件仅有7起。

“养猪的,炼钢的,卖烟花的,卖菜的都来收购影视公司。”这是今年初投资界流行的一句话。彼时,湘鄂情(后更名为中科云网)、熊猫烟花、中南重工等业外公司接连发布跨界影视并购的消息,一时间,影视公司几乎成了传统行业转型的“救命稻草”,凡是原有业态呈下滑趋势的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向影视公司抛出橄榄枝,希望借影视行业高速增长的光环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在文化科技行业投资人曹海涛看来,今年掀起的影视并购热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推动。首先,受资本市场整体的并购环境影响,今年以来,证监会放松了对并购的审核程序,鼓励上市公

司加速并购整合;其次,影视公司、尤其是民营影视公司上市进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作为财务投资的股东们已经成为这些民营公司寻求资本解套的最大压力方;第三,有强烈市值管理需求的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的大文化概念、业绩增长、企业转型方面,可谓“求贤若渴”。

一般而言,影视公司的并购往往伴随着上市公司股价的飙涨。继去年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以来,上市公司只要发布收购影视公司的预案,资本市场便以股价的疯狂涨停来回应。今年6月份,海润影视借壳上市就让申科股份收获了11个涨停板,成为继江苏宏宝之后又一“妖股”。

资本市场的疯狂,让人怀疑部分公司并购的初心只是为了炒炒股价。而年初一窝蜂地跨界并购,到第三季度也遇到了“冷空气”。泰亚股份、熊猫烟花、禾盛新材、中科云网等公司相继宣布终止收购方案,影视公司欢瑞世纪、华海时代、金英马、中视精彩上市计划惨遭搁浅。在曹海涛看来,上述影视公司并购遭搁浅与“一剧两星”政策的公布不无关系。影视行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大,今年“一剧两星”政策一出,不少电视剧公司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压力。

此外,影视公司多为轻资产公司,并购估值普遍较高,高估值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以欢瑞世纪、金英马、华海影视为例,并购估值增值率分别高达439.74%、300%、815.97%。不过,就在上周末,被中科云网弃买的中视精彩又以9.15亿元、634%的高估值卖给上市公司捷成股份,比当时中科云网出的价钱还高。可见,影视并购的“高烧”并未褪去。

对于今年的文化传媒并购,粤传媒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勇总结为“乱”却“有序”。他认为,今年文化产业的并购已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但国内针对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基金却只有30家左右是公开的;其次中国的影视产业本身就没有完成工业化,大量的并购本身不成体系,而且并购公司的专业度不够,预计今年失败率将会在70%到80%。

同时,王勇认为市场总体是有序的,随着国民人年均收入超过5000美元,进入中产阶层的比例会越来越高。19岁到35岁的人群占收入贡献人群的70%以上,消费者习惯正在改变,从影视产业来看,发展比较快。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文化企业更大、更宽阔的平台,投资机会也随之增加。

曹海涛也指出,正如去年并购的游戏公司中,大部分都没能完成业绩对赌一样,今年收购的影视公司到明年大部分都会面临业绩对赌的压力,届时,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世界级传媒集团雏形显现

大娱乐、国际化成趋势

除了跨界并购火热外,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百视通等上市公司也在加速并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三五年内,中国有望出现三五家世界级传媒集团。

传媒企业的业绩高成长、并购活跃和政策支持是传媒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传媒公司之间的并购、或是互联网等企业进入文化传媒产业都将处于高潮期。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说,目前来看,大部分文化企业都属于中小甚至小微企业,只有大幅度提高行业集中度,才有可能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孕育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的大型传媒集团。这需要资金的整合,更需要政策的扶持。

事实上,A股首家千亿级传媒集团“航母”已经扬帆起航。11月21日,停牌半年的百事通和东方明珠双双发出公告,宣布将通过百视通吸收合并东方明珠方式,实现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合并后,公司总市值有望达千亿元。两家公司方面均表示,在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全力打造包括“内容、平台与渠道、服务”在内的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不仅如此,还将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成为文广集团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有机构投资者分析,两家公司合并后,对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树立一支新的标杆,将提振整个板块的发展趋势。

银河证券研究部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郑然表示:“2014年传媒行业内并购重组积极活跃,随着下半年传媒板块的并购潮逐渐平息,多家跨行业的准传媒集团已形成。”以华谊兄弟为例,其今年的一大主题就是“去电影化”,下一步,华谊兄弟将以影视娱乐、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为三大业务板块,朝着“大娱乐”集团发展。此外,华策影视在收购影视公司、建文化产业园、设立影视战略投资基金上不断发力,并购扩张的野心也较明显。

郑然同时指出,两类传媒集团型公司即将成为2015年的热点:内容+平台+终端聚合传媒集团与影视与游戏泛娱乐化概念集团,华数传媒、歌华有线、百视通等属于前者,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录百纳、光线传媒等属于后者。对于传媒公司来说,跨界泛娱乐概念布局的协同性强,围绕同一IP开发影视+游戏+文学+动漫等作品的想象空间极大。目前,龙头公司已通过收购与入股等方式完成多领域布局,随着通过并购进行简单业绩增厚的发展阶段逐渐完成,传媒行业在2015年即将进入公司对IP价值挖掘与产品开发能力的比拼。

除了集团化,国际化也是未来文化传媒公司的战略重点,好莱坞和韩国成为中国影视公司出海的两大目的地。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韩国的投资额达到7.08亿美元,同比增长689.6%;而整个2013年,中国在韩国投资仅有4.8亿美元。在对韩激增的投资中,房地产租赁业位列第一,而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也更加显著,较去年上半年实现了近20倍的增长。搜狐视频、华策影视、乐视影业等公司均有投资韩国影视公司的动作。

好莱坞方面,日前,马云、爱奇艺CEO龚宇均去好莱坞考察“六大”,博纳影业于冬预言,不排除未来好莱坞电影公司被BAT收购。华谊兄弟早在年初就曾宣布将参股好莱坞公司Studio 8,虽然最终该公司被复兴集团“截单”,但华谊兄弟并没有放弃进军好莱坞。9月份,华谊宣布斥资1.3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子公司,从事影视剧和股权投资,同时收购数字影院解决方案提供商GDC。

除了电影,出版领域近年来国际化动作也较为明显。安徽出版集团2013年在波兰全资收购时代马尔沙维克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也在计划以1亿元收购英国出版科技集团股份,积极抢占数字技术制高点。

“与美国、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表现为生产方式传统粗放,发展不均衡。而这些国家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不景气和对中国巨大市场的渴求,也有被收购的需求,这就使得大量资本奔赴海外。”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BAT强势搅局

在线票务额占比达四成

上海电影节期间,于冬的一句“电影公司将为BAT打工”,成为今年下半年影视行业的一大主题。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爱奇艺与华策影视合资成立爱奇艺影业、优酷土豆成立合一影业……资金雄厚的BAT强势布局内容领域。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现在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未来,互联网公司与文化产业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与房地产商、煤老板投资影视不同的是,互联网将会是更深层次地介入、改变甚至颠覆影视业的模式和游戏规则。电影圈是一个闭环,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几乎是在小圈子内进行流动。但互联网的特点是去“中心化”、“无边界”。从目前来看,BAT的介入,已经对电影制片、营销、发行、放映等环节带来颠覆。

在制片环节,BAT的介入以众筹的方式打破了影视业的精英圈子。阿里的“娱乐宝”与百度的“百发有戏”都有众筹的影子,这意味着电影还未开拍,就有海量的电影投资人成为忠实粉丝观众,自发宣传电影并拉来家人朋友一起观看自己投资的片子。

今年贺岁档,预售成为影片营销的一大特点,据悉,《一步之遥》上映前就已卖出3亿元的预售票,还未上映,就已妥妥回本。数据显示,在线票务目前已占到整体出票额的四成,未来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不仅帮助电影预售,也帮助影片提前营销。同时,电影的宣发不再过分依赖线下宣传渠道,新媒体(社会化营销媒体、网络视频、UGC/PGC网站等)的介入,更好地帮助影片做宣传营销,时效性高,成本也较线下渠道低。

就放映环节而言,影院的“社交功能”不断突出,在美团猫眼、格瓦拉、卖座网、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票等在线售票系统的带动下,O2O营销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以影片《撒娇女人最好命》为例,其发动全网营销模式,联合逻辑思维、叫个鸭子等微信大号做粉丝互动,一定程度推动了影片票房。此外,“弹幕”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鲜的观影方式也受到90后观众的喜爱。

实际上,BAT有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可以有效盘活影视公司沉淀的资源价值,全面撬开互联网“粉丝经济”市场,形成强大势能,真正打通影视业和互联网的边界,将“粉丝经济”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影视业与互联网嫁接之后,还可以延伸其价值链。比如围绕这些内容IP进行的游戏、电商等衍生品开发工作,大力发展在线购票模式,通过网络院线、视频点播实现商业价值的延伸,甚至还可以向游戏、新媒体等领域延伸,形成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互联网娱乐业务。

互联网企业的另一大特点是“人傻钱多速来”,有钱就是人性,土豪的入局,也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今年以来,各大视频网站都宣布将斥巨资推包括网络剧、综艺节目在内的自制内容,像《鬼吹灯》这样的“超级IP”遭到视频网站疯抢,最终单集投资成本或超500万元甚至达1000万元,不亚于普通电视剧的投资额。综艺节目的投资额也在不断加码,如《奔跑吧兄弟》、《Hi歌》等节目投资成本据称已超过1亿元,不亚于电影投资成本。

此外,网络文化的繁荣也滋生了色情、政治敏感内容的传播,语言使用不规范等不良现象。对此,今年广电总局接连“放大招”整治网络视听环境,整顿力度空前。

各互联网平台在向内容领域下沉的同时,也考虑到与自身基因和资源优势的结合。例如,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于电商,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和售卖是阿里的强项;百度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和大流量;而腾讯的优势在于优质IP和社交平台。

90后成文化消费主流

“内容为王”驱动创新内核

马云曾说过:“进军文化娱乐产业,是因为在娱乐行业发展,你能够掌握到年轻人的未来,掌握未来的趋势。”

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主持推出的《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指出,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观众群的中坚。报告中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影院观众的总体情况为:女性观众占六成,25至39岁的观众占53.6%,18岁至24岁的观众占33.1%,也就是说,90后观众已经占到观众总数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电影等娱乐产业的从业者也逐渐由90后充当主力。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源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开拓创新”。据媒体报道,在讲到互联网文学时,总书记停下来问:“听说今天来了两位网络作家,是哪两位啊?”周小平、花千芳迅速站起来并向总书记举手示意。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还走到他们面前,亲切地说:“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事实上,网络文学作为IP源头之一,在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受到受关注,其价值也水涨船高。近来,游戏与影视剧公司争抢网络小说IP,版权价飙升。现状是,优质IP非常紧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个别重要文学网站排行榜前列的小说,开价在300万元以上,部分小说甚至开价千万元以上。

10月份一家手游公司以810万元的价格,拍得了网络作家方想的作品《不败王座》的手游改编权。游戏开发者对网络小说的“哄抢”,是想通过小说的影响力,将读者转化为游戏玩家。

影视剧改编网络文学,也能笼络原IP的粉丝,提高收视率或者票房,《致青春》、《失恋33天》等影视作品均为成功先例。日前,中影股份在京举行项目推介会,现场公开了24个项目,其中19部是网络热门改编作品,包括战争、科幻、剧情等多个类型。刘慈欣三部科幻小说将拍电影,投资最高达5亿元。除了刘慈欣的科幻项目,畅销书的电影改编也是重中之重,南派三叔的《大漠苍狼》,蔡骏的《天机》,八月长安的《暗恋-橘生淮南》和《最好的我们》,雪小蝉的《刺青》等热门作者及作品改编也纷纷上马。


此外,资本市场也潮水涌动。2013年,中文在线、盛大文学、腾讯文学三足鼎立。2014年盛大文学牵手腾讯,不论对并购双方,还是整个网络文学市场,甚至对网络文学作者和消费者都是弊大于利。而12月5日,数字内容运营商中文在线刚刚通过上市审核,拟在创业板上市。

华策影视赵依芳认为:“我们属于创意行业,内容为王。作品既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又要具有观众喜欢的娱乐化元素,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资本涌入推动行业洗牌加速后,资源会越来越向优质IP倾斜,“内容为王”将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行业还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才能不断创新,这需要政策、企业、资本、教育等各方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4309c11.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评论: 2014年文化产业持续高增长 影视业并购案6天一起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65) 热点(2558) 新闻(12728) 国际(4977) 娱乐(4118)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2) 音乐(2082) 民生(3423) 行业(199) 财经(1455)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56)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571) 观点(993) 房产(1023) 汽车(24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6) 展会(4) 数码(201) 足球(217) 体育(966) 教育(1314) 高校(1554) 法制(2008) 军事(546) 游戏(235) 美女(17277)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399)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