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未发生疫情也无输入风险 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日期:2022年06月09日 20:14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介绍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我们看到部分城市发生聚集性疫情后,不同的时间段、出入不同的场所,对于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都不一样。请问,具体在哪些情形下要提供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确定这些核酸证明有效时长的依据是什么?今后出入不同场所查验核酸证明是否会成为常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确定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要在48小时完成首次的全员核酸筛查。就是说在疫情发生以后,一定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频次统筹安排。封控区一定是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在48小时内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这些人员不得外出,但是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还有一个,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北京在这方面有些做法,我们想请李昂主任给大家作个介绍。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刚才青华局长介绍了一下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北京市也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近期,我们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我们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的潜伏期是在3天左右,72小时之内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的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我们的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影响。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实际的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动态调整各项防控措施,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各位媒体朋友:

近几日,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防”的措施上,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入境人员和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相关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

要加强公共场所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落实个人、家庭等日常防护措施,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抓好疫情防控。

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先生、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先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看到部分城市发生聚集性疫情后,不同的时间段、出入不同的场所,对于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都不一样。请问,具体在哪些情形下要提供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确定这些核酸证明有效时长的依据是什么?今后出入不同场所查验核酸证明是否会成为常态?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确定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要在48小时完成首次的全员核酸筛查。就是说在疫情发生以后,一定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频次统筹安排。封控区一定是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在48小时内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这些人员不得外出,但是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还有一个,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北京在这方面有些做法,我们想请李昂主任给大家作个介绍。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谢谢,刚才青华局长介绍了一下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北京市也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近期,我们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我们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的潜伏期是在3天左右,72小时之内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的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我们的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影响。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实际的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动态调整各项防控措施,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当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感染者,及时锁定管控的范围和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四早”,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措施,在疫情防控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特别是部分感染者没有症状,因此导致隐匿传播,核酸检测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的策略,才能够更早、更快地控制住疫情。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当中,像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因此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和便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敏感性,筑牢疫情预警发现的体系;也有利于更早地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和爆发式的聚集性疫情。特别要强调的是,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设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以及我们检测的频次,主要是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的情况和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因时因势来确定,不能够搞“一刀切”。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传播,势必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在感染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脆弱人群,这些人群又易发展为重症,因此疫情防控工作应当立足于“防”。而核酸检测是实现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为什么说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新冠病毒处于不断变异中,核酸检测的灵敏性是否受到病毒变异的影响?现有的核酸检测手段是否依然有效?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关于核酸检测,它是一个成熟的、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前我们检测关于病毒的病原体主要是依靠培养,我们通过染色、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免疫试验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鉴别。病毒培养时间很长,实验室有一些病原体很难培养,后来我们就有了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在方法学上面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等同于病原体培养的结果,成为诊断的“金标准”。不光是我们做新冠的病毒,像常见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艾滋病毒,都是可以通过核酸检测方法来做诊断,同时做治疗的监测。

刚刚谈到病毒的变异,其实我们做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用的核酸检测试剂针对新冠的双靶或者三靶基因,病毒变异在两到三个靶基因同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病毒变异对核酸检测的检出能力没有什么影响。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全国各地疫情时的实际应用来看,目前我们的核酸检测都能够有效检出,也证明了这一点。

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在各地的疫情通报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环境样本阳性”这样的说法,所以请问核酸检测阳性是否就意味着环境有传染性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谢谢记者的提问。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样本中一定有活病毒,如果鉴定是否有活病毒,一定要做细胞病毒分离,或者是敏感的小鼠进行病毒分离,来确定是否有活病毒。因为无论是死病毒还是活病毒在环境样本中,或者说咱们现在打的灭活新冠疫苗,它都含有核酸,做核酸检测都可以检出阳性,所以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它有活病毒,要综合研判。

环境样本进行检测,一定要注意这核酸检测个样本来源于哪?如果是来源于疫苗接种点,因为疫苗接种点使用的疫苗是完整的病毒颗粒制备的灭活疫苗,这种疫苗有完整的病毒核酸,核酸检测会出现阳性,这就是为什么疫苗接种点的棉签一定不要随便扔。所以,在这个环境里检出阳性,它大概率就是灭活疫苗的核酸。这种要进行去核酸操作,不意味着存在活病毒。要判断环境样本是从哪采集的。如果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可简单的理解为有新冠病毒的核酸。但是是否有活病毒,这要进行很严格的研判。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现在是在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之下,低风险地区是否还有必要来保持这种常态的核酸检测?另外,除了特殊岗位和重点人群以外,我们普通的公众保持什么样的核酸检测频率是比较合理的?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说长期在家不需要出门的这些人群,他们是否还有必要频繁地进行核酸检测?谢谢。

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目前国内疫情总体上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要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目前,怎么样才能早发现、早处置呢?核酸检测仍然是目前早发现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刚才你讲到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地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核酸采样的,有网友反映不同采样人员在操作上感觉不太一样,首先采样部位不完成一致,有的轻、有的重。也有观点认为,核酸检测前喝水、吃东西、嚼口香糖这些会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结果。请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呢?谢谢。

李昂:谢谢你的提问。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被采集者需要头部微仰,嘴要略微张大,露出两侧的咽扁桃体,采样者需要在两侧的咽扁桃体和咽后壁进行采样。人体的口咽属于柔软的组织,所以我们在采集过程中既要保持有力度进行一些擦拭、刮拭,同时还要避免对咽后壁产生损伤。要尽量避免采集的拭子触及脸颊以及嘴唇。从现在的采样结果看,各机构采样操作还是科学规范的。具体而言,影响咽拭子采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咽拭子采集的深度。第二,与黏膜接触的时间。第三,取样的力度。第四,采样者和被采样者之间的身高差距。第五,被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配合程度。

我们在这里提醒公众朋友,在参加核酸检测的时候,我们要积极的支持配合采样人员,按照其现场要求,规范做好采样的配合动作,确保采样效果。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有群众反映,一些地方核酸检测点的队伍过长,有的核酸检测点却没有人检测。有的核酸检测结果出具比较慢,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解决和核酸检测队伍长、结果出具慢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核酸检测的便民性?谢谢。

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了不断优化核酸检测的服务,特别是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核酸检测,我们主要是采取的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地设置核酸检测点。采样点要进行网格化的布局,指导地方根据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分布、地缘交通等因素来科学地规划采样点的布局。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以社区采样为主,在人群活动密度比较高的地方,而且又不易发生拥堵的地方设立采样点,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固定采样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移动的采样点,这样有利于为公众提供便利的采样服务。

第二,要及时公布采样点的信息,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还有公共服务的小程序等多种形式,要向社会公众,及时地公布采样点,以便于公众选择就近的点进行核酸采样。此外,我们还指导地方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并及时地更新,来方便群众查询和就近采样。

第三,要弹性安排采样的时间,并及时更新,来方便老百姓根据不同的人员需要,比如说像上班、上学的人群,就可以在早晨和下班以后傍晚的时间安排采样,主要就是根据群众的时间需要来弹性地安排采样时间。

第四,要及时反馈和更新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以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同步到健康码等平台,让公众能够尽快地查询到自己的检测结果。

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在疫情防控当中有部分地区对于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群众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的措施,引发公众的质疑。请问,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避免这个问题的再度产生呢?谢谢。

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疫情发生以后,核酸检测就成了疫情区域常态化的检测方法之一,因为刚才讲到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最科学、最有效的重要手段,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组织和引导工作。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依法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核酸检测,履行好个人的防控义务,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也欢迎广大媒体朋友进行监督。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近来一段时间,我们注意到有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受到了查处,我想请问一下,我国核酸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是什么?申请核酸检测机构他们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还有一个就是注册审批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谢谢。

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我们国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医疗机构。比如医院、妇幼保健院这些可以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第二类,疾控机构。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都有疾控中心,也可以提供核酸检测;第三类,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同样是医疗机构的类别之一,我们通常叫做“第三方检测机构”。既然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医疗机构,因此它的审批、校验和管理,与其他医疗机构一样,都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以及我们颁布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来进行注册、审批。审批的机构一般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来进行设置审批,遵循的也是医疗机构审批的工作流程和要求。经审查,按照我们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审查其科室的设置、人员、房屋和设施,分区布局、设备,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这些条件符合要求之后,可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就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标志着你这个机构可以开展医疗服务的准入门槛。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后,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应当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来提供检测服务。其中,如果第三方机构要开展核酸检测,它必须要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要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以及PCR实验室的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而从事检测的人员,也应当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此前通报里面讲到,有几家检测机构将五混一、十混一的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的去稀释样本。请问,怎么判断这种操作?今后将如何加强监管?谢谢。

李金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其实我们的混采,五个采样拭子、十个采样拭子、二十个采样拭子,放在一个采样管里面,这种做法我们经过理论验证、实验室验证,和我们在出现疫情发生地真实患者样本的现场验证,它的混采检出率和单采样本没有明显差距,检测准确可靠。但是,如果这个实验室把十混一的样本,到了实验室以后再三个一混、五个一混,就变成了三十个合在一起,五十个合在一起,对样本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稀释,但这个我们没有经过实验室的验证,也没有经过临床样本真实的现场验证,不能证明这种混合样本跟单采样本的检出率是不是有差异。所以,这就有阳性漏检的风险。

关于监管的问题,我们就有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李昂主任来回答。谢谢。

李昂:谢谢记者和金明主任。说到加强监管,其实很多记者朋友都知道,前段时间北京市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这种做法人为稀释了样本,违反了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增加了漏检风险和污染机会,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干扰了疫情防控大局。

对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事机构已被停止执业,对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已移交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察。北京市始终把核酸检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

一是把好准入关。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核酸检测机构进行准入管理,对于属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初审合格的检测机构,市级均要组织生物安全检验质控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以后才准予开展核酸检测。

二是加强常态化质控管理。市医学检验质控中心联合市临床检验中心,每月组织面向全市所有核酸检测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发放盲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停止开展检测工作,整改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复检。

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根据国家相关工作的要求,我们还建立了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月审核制度,由各区组织专家,每月对辖区全部第三方实验室在依法执业、核酸检测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审核,对核酸检测的机构名单进行公示。同时,通过组织飞行检查、质量抽查等形式,加强机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严把核酸检测质量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北京工作组还组织了专家力量,编制了实验室检查操作细目表,用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谢谢。

中国网记者:核酸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被公众熟知,请问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曾经开展过没有?这个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谢谢。

许文波:谢谢记者的提问。核酸检测技术包括很多种,比如常规PCR、实时荧光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其中病原体检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实时荧光PCR技术,我们日常所提及的“做核酸”“核酸检测”“区域筛查”,一般就是指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这种方法。

针对新发现的或者新出现的某种特定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或真菌,需要在疫情早期获得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针对该病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为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病原体核酸筛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设备、试剂已经国产化,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广泛应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监测或筛查。目前,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我国40种法定传染性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相关的病原体。

除此以外,核酸检测技术,也就是实时荧光PCR技术,已经在生殖医学、肿瘤医学、农牧学、生态学、刑侦等非传染病领域广泛领域。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目前快检、混检被普遍采用,请问这是否会降低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另外,核酸检测也存在一些假阳性、假阴性,请问这些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可能能够避免?还有就是对于新冠病毒阳性的复检等流程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谢谢。

李金明:感谢记者的提问。关于快检,快检的试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通量的,也就是我们每一次检测可以检测1-16个样本,主要是用于发热门诊的患者还有急诊的患者,他需要的时间是30-50分钟。还有一类是可以用于人群筛查的,一次可检测90多个样本,扩增时间比原来通常的要快约30分钟,加快了检测速度。我们只要严格按规范去做,快检都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刚刚提到假阴性的问题,关于假阴性应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采样时间。比如患者感染得很早,在他的咽部病毒附着的浓度没有达到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就做不出来。还有一个是感染时间太长了,比如超过10天、半个月,如果超过这么长时间,他就处于恢复状态,抗体产生了,阳性检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二是质量控制。第一个就是采样,采样操作不到位,没有采到合格的样本,还有采完样以后放在哪里,包括运输之前放在哪里,如果不是低温的保存,像夏天它就不稳定。样本到了实验室以后,实验室的检测有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试剂、仪器配不配套,包括人为操作方面是否有严格的流程,这些也是造成假阴性的因素。

三是数据造假,违法违规。第三方的实验室很多虚报自己的检测能力,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揽收样本,样本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检测,于是就进行数据造假、谎报结果。像这种情况,就属于违法违规的问题,还有一些实验室通过把样本再混合,减少检测量,导致结果失真。

关于假阳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是什么问题?现在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工作量很大,停人不停机,也就是说每一批次之间,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对实验室做一些清洁,再加上反应管的密封性,不是每一个都做得很密封,如果刚好碰到一个阳性样本或者质控样本,它的密封性有问题就会发生泄漏,就会造成实验室的污染,可能会出现相关的弱阳性这样的假阳性结果。

二是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如阳性样本或阳性质控品污染了本来为阴性的样本。还有的实验室在做可疑阳性的样本,就会当成初检阳性上报了,这个核酸检测上报就有比较大的风险,因为可能一复核发现它是假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有一些它是很难去避免的,它的存在就有客观性。有一些是我们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还有一些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应该采取严厉的措施,严厉打击。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近期核酸检测采样棉签含有荧光剂、环氧乙烷等致癌物的传言引发广泛关注。也有公众反映做核酸后恶心的感觉比较强烈,怀疑其中有一些刺激性的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请问这些传言是真的吗?谢谢。

李金明:感谢记者的提问。采样拭子看起来像棉签,但是它不是棉签,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牙刷比较类似,牙刷的刷毛也是尼龙的,但是我们的采样拭子在做的过程中,是成百万个微小的纤维垂直均匀地覆盖在拭子柄端上面。我们在采样的时间,就像牙刷刷牙,但它是刷我们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再把采样拭子放到采样管里去,因为它用的是尼龙和聚酯,所以就很容易脱到保存液里面,后续就由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检测。

刚刚谈到采样恶心的问题,或者是引起刺激的问题,其实采样拭子是属于医疗器械,它的生产环境和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还有质量监管也有相关标准,我们一个产品最基本的叫做就是无毒无害,还有采样拭子生产过程中间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至于采样过程中间,比如有不适感,或者有恶心的感觉,会有一些刺激,不同的人反映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咽部比较敏感,采样以后觉得不舒服,有的人容忍度就会大一些。所以在采样的过程中,在咽后壁去刮,刮的时候,有的人受到刺激,有异物感,就会产生痒感或者呕吐的感觉,这些个体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在采样的时间,通常是张开嘴,有的人软腭就把舌根合在一起了,采样的人想保证采样质量,就会往里探,要找咽后壁、扁桃体,一探的时候就有刺激,有的人刺激反应就非常强烈,出现了呕、咳,但是我们一旦采样完成以后,就很容易缓解。所以采样对我们的个体没有伤害。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核酸检测采样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条件?我们注意到,北京市现在是面向全社会招募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请问他们开展采样规范性和准确性怎样保障?谢谢。

米锋:关于采样人员的资质和条件,我们请郭燕红女士来回答。关于北京的有关情况请李昂主任作补充。

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知道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它的质量刚才金明主任也讲了,直接关系到整个核酸检测的质量。而采样过程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员的要求,按照现在的规定,核酸采样人员首先应该具备卫生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这里不仅仅是医生护士,也包括药师、医技等各类人员。其次,要经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在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当中,要按照我们已经制定的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这个工作手册当中,提出要对采样的人员要求,包括一些相关规范,都有明确规定。包括采样部位如何操作等等,这些都应当按照规范来进行。通过开展采样人员的培训,使得采样人员不仅仅能够熟练掌握鼻咽、口咽拭子的采样方法,还要落实好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的要求,来保证采样的质量。谢谢。

李昂:刚才燕红局长为我们介绍了核酸采样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和条件,北京市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采样能力,于5月24日公开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志愿者的招募条件为退休医务人员、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以及学校校医等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为了确保志愿者采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委托行业协会制订了志愿者培训课件、教学视频、理论知识考核题库和实操考核打分表和打分标准。

二是开展了分类培训,志愿者的培训采取的是市区两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行业协会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各区的师资力量以及全市的志愿者分层分类进行培训。

三是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对完成培训的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合格后正式成为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并编入北京市核酸采样应急储备人员库。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资质审核的有1.7万余人,培训合格的有3028人,已经上岗的是786人。谢谢。

澳门月刊、澳门新闻通讯社记者:为什么有一些患者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之后却出现阳性的情况呢?谢谢。

李金明:谢谢记者的提问。刚刚你提到的核酸检测连续多次阴性,最后出现阳性,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有的,但也有发生过,应该是这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这个人一开始是没有感染的,在后面某一个时间点感染,这时候感染以后检测是阳性。还有,正处于潜伏期的时候,我们的检测没有检测出来,发病以后就检测是阳性了。第三个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一开始的时候病毒尽管有了,载量达不到检测下限,这时候也是没有检测出来,但是载量一高以后,就检测出阳性。是这样一种情况,谢谢。

健康报记者:核酸检测机构的条件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样本的检测质量,请问国家采取哪些手段来加强核酸检测全链条的监管,从而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性?谢谢。

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核酸检测机构的条件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保证核酸检测质量的管理重点。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是一项成熟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已经颁布实施了临床实验室管理以及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开展核酸检测的机构、实验室、人员都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加强规范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核酸检测工作得到了普遍开展,因此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从审批准入、质控质评、日常监管以及惩罚退出等全流程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在审批准入方面,刚才其实已经介绍了,我们要求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每一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准入监管,严格检测资质的审批管理,确保检测机构、实验室和人员都具备合法的资格。在质评质控方面,应该说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质评和质控工作:

一是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要求实验室每一批次上机核酸检测的过程当中都要放入阴性和阳性的质控品,与真实的标本一起来检测,来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和准确。

二是进行室间质评。通过组织国家和省级专门的机构来定期开展室间质评。在国家层面,每月由国家临检中心对相关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刚才李昂主任也特别介绍到了,向每个实验室发放盲样,也就是标准化检测样本,来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试,检验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室间质评不仅仅从国家层面这么来开展,省里面也委托相应的专业机构开展这样的室间质评。

三是在大规模核酸筛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每一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都要派驻检测专家作为质量监督员,来全程监督指导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同时在检测工作的指导过程当中,还特别要通过分析检测试剂的内参数据,查看是否采集到细胞,来反映采样环节的质量。这是在质控质评方面。

在日常监管方面,我们通过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校验,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要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的校验,在校验的基础上采取飞行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来看我们的检测机构是否落实相关的制度,特别是质控的措施是否落实。同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核酸检测机构来参加我们的室间质评,并加密质评的频次。其中,对于医学实验室要实行每月的审核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在惩罚和退出方面,通过日常检查、校验,根据不同的违规情形,要求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直至取消核酸检测的资质或者是吊销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近期,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的监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专门作出了工作部署,从6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主要包括:一是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二是规范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三是强化核酸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四是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五是提升核酸检测资源的利用效能;六是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机构的退出机制。特别是对核酸检测机构,我们设立了“红绿灯”制度,对依法准入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绿灯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以及红灯的退出机制,来加大监管的力度,来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谢谢。

新京报记者:近期,有个别的核酸检测机构因为违法违规操作,所以被立案调查了,我们想问一下卫生健康部门对于这种核酸检测机构的飞行检查是怎么展开的?包括哪些内容?目前有没有一些进展?谢谢。

米锋:前一阶段,北京公布了有关飞行检查的情况,我们就请李昂先生来介绍有关工作。

李昂: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了提高对核酸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建立了市、区两级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机制。市、区两级的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卫生监督员以及检验、院感、疾控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

为了提高检查的效率和成效,我们制定了重点监管指标,建立了管理台账,对成立时间比较短、质量问题比较多、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的检测机构,从人员的资质以及配备、样本采集与管理、实验室资质与环境设施、检测流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飞行检查和重点督导。检查后,会根据机构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级分类予以处置。

北京本轮疫情以来,我们组织了多轮针对实验室质量安全的飞行检查,特别对于实验室是否存在出具虚假报告,违规进行多管混检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近两周,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共开展督导检查622家次。刚才燕红局长也说到了,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将依据问题的轻重予以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消核酸检测资质、暂停服务整改等处置措施,并及时向社会通报。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监管,确保质量安全。谢谢。

米锋: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问题比较多,对核酸检测也比较关注,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的采样部位有很多,比如说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等,请问不同采样拭子的检测阳性成功率是否不一样?我国为什么要采用咽拭子呢?谢谢。

李金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刚刚提到的样本里面,其实样本有下呼吸道的样本,像痰,有上呼吸道的样本,像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在这些拭子的样本里,痰病毒含量最高,阳性检出率也最高,其次是鼻咽拭子,再就是口咽拭子。作为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早期的时候以干咳为主,痰不是唾液,很难获取。鼻咽拭子的采集对采样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很高,采样过程慢,尽管检出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但是一般不用于大部分人群筛查,可以用于隔离人群的采样。口咽拭子的采样比较简单,采样速度快,所以在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用口咽拭子,尽管它的检出率不如鼻咽拭子。作为肛拭子来说,我们不推荐,考虑被采者的不适感,还有肛拭子的低阳性检出率,不推荐采用肛拭子采样。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像猴痘和不明原因的儿童肝炎是否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发现?以及我国是否具备相关的核酸检测能力?谢谢。

许文波:谢谢记者的提问。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中国CDC病毒病所已经建立了针对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的实时荧光PCR方法。中国CDC已经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非洲塞拉利昂进行了验证,所以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开展实时荧光PCR检测猴痘病毒的基因,这样我国就可以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我们这个能力已经建立起来了。

关于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WHO定义不明原因是,自2021年10月1日以来,年龄为16岁以下患有急性肝炎,但排除常见的肝炎病毒(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且血清转氨酶达到500个国际单位每升,这样的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也就是一定要排除甲乙丙丁戊肝的感染,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确定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病原体,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在持续调查和研究中。

截至2022年6月初,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疑似病例,一共是650例,此外还有99例未分类。疑似病例中,大部分来自欧洲(374例),至少38名儿童需要肝移植来救治,9例死亡。现阶段,WHO建议采集疑似患者血液、尿液、粪便和呼吸道标本(必要时采集肝活检标本)开展病原筛查,包括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原都可以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我国已经具备了检测上述病原体成熟的技术储备、可靠的核酸检测和筛查能力。谢谢。

米锋:谢谢许文波先生。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回答了19位记者朋友提出的20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核酸检测政策、全链条监管、一些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回应了大家关心的一些技术上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建议广大群众通过官方权威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对于一些网络上流传的对身体伤害等情况,不传谣、不信谣。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没有疫情发生 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 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91100c6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未发生疫情也无输入风险 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1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57) 热点(2555) 新闻(12718) 国际(4971) 娱乐(4098)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1) 音乐(2082) 民生(3413) 行业(198) 财经(1450)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50)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8) 社会(9555) 观点(993) 房产(1017) 汽车(23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4) 展会(4) 数码(201) 足球(217) 体育(964) 教育(1311) 高校(1553) 法制(1994) 军事(546) 游戏(235) 美女(17194)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399)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