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90后也报复性存钱 专家急了

日期:2023年01月12日 10:32 来源:市界观察 作者:佚名


作者 | 陶婷

编辑 | 韩忠强

一直以来,中国人以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储蓄率,获得“爱存钱”的名号。

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是为了熨平人生的波动,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爱存钱”这种特质,在2022年尤为明显。

这从知名奶茶“告别30元时代”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出,也能从“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中窥知一二。消费更加理性等现象背后,是2022年我国居民部门存款创新高的事实。

202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大幅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刷新历史记录。

这就意味着,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有逾7万亿的超额储蓄(在一个时期内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

面对数以万亿计的存款,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近日称,如果中国老百姓能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屋、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

孟晓苏“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的观点引发了网友争议并登上了热搜。1月11日,孟晓苏对媒体解释称,自己的原意并不是逼低收入家庭购房,而是政策需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出钱购房,才能带动经济、就业与收入增长。

无论如何,如何让这17.84万亿的巨额存款动起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存钱的人比往年多

2022年12月31日,居住在湖北的思雅发现,随着街道人流的增多,家门口的银行热闹非凡,来办业务的人络绎不绝。最开始,人们尚且还按照机器叫号来办业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数的增多,心急的人们干脆不等叫号了,而是自发排起了长队。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来银行存钱的。

在这个并非人人都使用移动支付的城市里,一些人拿着过去一年挣到的钱,存在安全而又稳定的银行里。这家银行原本每天下午4点多就因结账停止业务办理,但由于这段时间业务迎来大爆发,里面的工作人员通常加班到晚上8点。

其实,不仅仅是年底,2022年这一年,即便预期存款利率呈下降趋势,也抵挡不住人们存钱的热情。并且,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定期存款,备受人们青睐。在深圳某大型银行工作的赵柔,也向市界佐证了这一观点,“在定期存款的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中,选择三年期的尤其多。”

问题来了,这些储蓄,到底从哪里来?

80后思雅,是一名资深理财者。多年前,因看中比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她一直购买理财产品。直到三四年前,思雅接触到了方便购买的基金。自此,思雅开启了“投基”之路。在2022年之前,思雅购买的基金产品收益还不错,但进入2022年以后,A股行情跌宕起伏,基金赚钱效应大幅下降,思雅购买的基金也赔了不少钱,“亏了,就不想往里面放了。钱就存入了银行。”

基金收益的下滑,只是冰山一角。2022年以来,除了基金之外,银行理财产品也一度出现“破净”。这使得居民风险偏好下降,一些资金便重新流回存款。

房产的波动,也促使了存款的回流。

在天津工作的90后南枫,很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前些年,由于刚毕业没几年,她并没有攒到三成的首付。然而,等到南枫攒够首付时,已经是2021年了。这一年,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下,南枫犹豫了起来。她纠结的点是:尽管自己是妥妥的刚需,但房价的波动,此时买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就在南枫观望时,2021年下半年来敲门了。从那时起,由于受三道红线等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房企因债务违约而爆雷,不少项目也延期交房甚至烂尾。此情此景下,南枫买房的决心更加动摇了。2022年,眼看着楼市依旧低迷、天津房价仍然不振,再加上理财产品收益明显下滑,南枫便将分散在各处的钱存入了银行。

尽管2022年11月份以来,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但南枫仍想观望看看。像南枫一样延迟购房的并不在少数。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商品房住宅销售额仅10.4万亿,同比下降28.4%。这无疑推高了居民存款储蓄额。

天风证券指出,2022年住宅销售额,低于往年规模约5.6万亿左右,除去约占三分之一的个人按揭贷款,居民购房类支出减少带来的超额储蓄,是今年超额储蓄的主要构成。

除了房地产销售市场、理财资金回流存款外,预防性储蓄也成为中国居民今年储蓄增长的第三个原因。这从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90后储蓄也凶猛

存钱凶猛的,有不少年轻人。赵柔就发现,2022年,90后变得爱存钱了,其中,“20-25岁的年轻人,也比往年多出不少。”

后浪研究所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中,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1.7%。95后紧随其中,也达到了40.6%。在存钱比例高低上,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以上。

年轻人存款的增多,伴随着消费的收缩。这从“奶茶告别30元时代”的调整可以看出,更从“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中窥知一二。90后肖晓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开始,他更加精打细算了。

置换手机这一想法,肖晓本打算在双11完成,但直到双12那一天,肖晓才终于实现。价钱是否更优惠,是肖晓在乎的点。这一个月来,肖晓比对了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多个平台,才终于从淘宝网一官方店上,找到了一张元的优惠券。尽管最终便宜了不少,但买到的手机,并不是肖晓最心仪的。

因为,各种比对之后,他发现两款手机相差了2000元。省下的这些钱,拿来当生活费不香吗?不过,用元优惠券买下的手机,却因物流问题一直未发货。在等待的日子里,肖晓又发现,他买下的那款手机,在拼多多上便宜了800元。他一点都没有纠结,果断将淘宝上的手机退了,转而在拼多多上下单。

人们在换手机时更加精打细算,且换机周期预计增加到34个月,让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大幅收缩。2022年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44亿部,同比下降23.2%。

赵柔也疑惑,“二十几岁的年纪,还挺有闯劲的,感觉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消费观念也会不一样,但现在,他们更多求稳,买东西也讲究性价比。”这背后,是“肖晓式”困境。至2022年12月底,肖晓在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上,累计亏了6000元。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肖晓所在公司迎来变动,他不仅收入下滑,还面临“毕业”的危险。多重因素夹击下,肖晓不仅停止买基金,将这部分钱转到了银行,衣食住行方面也是能省则省,“忽然发现生活不稳定了。”肖晓收缩的,还有文娱方面的消费。

喜欢旅游的肖晓,往年经常会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自疫情以来,尤其是2022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出行不便之下,肖晓没能来一次自由行。诸如此类消费场景的缺失,也是很多人的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91元,下降1.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790元,下降4.2%。

总体而言,正是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收入预期的降低、疫情下消费场景的缺失等,令不少人对未来产生担忧,最终减少消费支出,形成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通过这些储蓄“开源”,比如增加房产投资和理财投资等等。

其实,不少年轻人还认为,“将钱拿去理财,时间成本太高,放在银行里也不用管它,挺好的。”97年出生的晓松告诉市界。

2022年,晓松的钱大部分存了三年定期,留下五万元活期以备不时之需。那么,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存钱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人说,存钱是好事。以年轻人为例,他们有钱了,就不会依附于父母,而是经济独立。父母也就没办法用他们的标准,来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何时生孩子,也自己说了算。

不过,也有人说,存款太多,说明大家收入和购买力均下降。年轻人是国家消费主力,不消费拉动不了内需。

有多少钱可变成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居民部门逾7万亿的超额储蓄。

民生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曾提到超额储蓄的一些构成:居民消费节制贡献约2万亿超额储蓄;居民减配地产贡献约4万亿超额储蓄;居民赎回理财增配存款贡献约0.8万亿超额储蓄;减税降费带动超额储蓄,累计约千亿级别规模。

超额储蓄意义非凡。有人如此形容:它不仅是过去一年中国居民风险偏好收缩的侧影,也代表着未来一些资产定价的驱动力。一旦激活居民风险偏好,超额储蓄便从存款储蓄中走出来,走向风险资产,如股票和衍生金融产品。这笔“超额流动性”如果能释放,对2023年风险资产定价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红利。

实际上,在疫情期间,美国也出现了储蓄大幅增加的情况,其超额储蓄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带来的收入增加,这部分主要是低收入人群,二是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带来的消费减少,这部分主要是高收入人群。

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刺激,比如转移性收入增加下,低收入居民消费得到较快修复。2020年二季度,美国低收入居民消费支出,从一季度的98.5跳涨到118.3(指数化后的指标,2015-2019=100),并在2021年一季度达到了123.1。不过,这对中国借鉴意义有限。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来源,跟美国居民并不一样。

另外,从储蓄率的分布来看,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主要集中在城镇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手中。“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弱;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持有超额储蓄规模小。这种结构上的分化,会降低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天风证券指出。

所谓边际消费,即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低,即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这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佐证。

有观点认为,超额储蓄能否在2023年释放出来,关键在于居民能否走出收敛的风险偏好状态。即全社会风险偏好能否被有效激活,而非简单的消费场景是否有所修复。“整体而言,基本面短期内压力仍存,但长期改善确定性强。”一名金融从业者告诉市界。

从目前看来,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2023年,疫情闯关完成之后,消费场景的复苏,尤其是服务性消费,会带来部分超额存款的消耗。2022年11月以来,在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端,政策也开展逆周期调节。房地产融资政策逐步放开下,地产消费也有望带动居民购房消费支出增加。

尽管2022年以来,受全球流动性收缩等影响,全球权益市场明显走弱,国内A股整体估值水平大幅回落,但2023年开年以来,随着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以及“稳增长”政策的显效,A股市场正在慢慢修复。

肖晓会经常上网看一些关于未来经济的预判,他告诉市界,如果上半年势头比较好的话,会把去年的存款做调动,将一部分钱拿出来放在股市。思雅则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现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了,如果理财和基金的收益未来比较好的话,我也会考虑往这里面多放一些。”

此时此刻,信心显然比黄金更重要。

(文中思雅、赵柔、肖晓、晓松皆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96435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90后也报复性存钱 专家急了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69) 热点(2558) 新闻(12748) 国际(4986) 娱乐(4141)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3) 音乐(2082) 民生(3440) 行业(205) 财经(1472)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9)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63)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9) 社会(9588) 观点(993) 房产(1032) 汽车(246)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6) 展会(4) 数码(202) 足球(217) 体育(966) 教育(1317) 高校(1559) 法制(2027) 军事(548) 游戏(235) 美女(17361)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1)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